奔月-
自從2001年開始,我複製了早期一件造形雕塑,改變大小尺寸,再用編織、串接,及懸吊等類工藝完成裝置。
前者單獨存在的時後,可以是抽象造形,可能有某些意圖、象徵,或者精神性。然而,這意義已被一再重複的行為改變了,況且作品一直沒有正式的機會展出。
隨著生活與時間累積小作品,「奔月」已漸漸豐富,直到最近(2006)我才發現,這過程或許思考著一種說話方式,至少在這期間,我很少對週遭的世界感到興趣,當然也沒有什麼好關注的。五年來,像一個圓周,也像作品中播放的那首詩:
奔月,記得在那時後
無時無刻的想著同一件事
幻覺;
也可以是旅程
沒有說話,也沒有身體
整個天空像極了水;
像一個豪無流動的閱讀
終於傾斜了
(後記:展場空間為「2006南投中興新村藝術村31號倉庫」)